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 聚焦人工智能,温职何为?——校党委书记方益权到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调研
  •   浏览:211   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全景.jpg

    本网讯 9月1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方益权到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调研,为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把方向、谋对策、明路径。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开发处、信息技术中心等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陪同调研,人工智能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调研座谈。

    座谈会上,方益权听取了人工智能学院关于建设成果、重点工作等方面的汇报。与会职能处室负责人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围绕专业优化调整、高层次人才引育、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方益权.jpg

    方益权作总结讲话。他对人工智能学院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成果,尤其是在“双高”建设、升本工作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方向、方法,抢抓机遇、精准发力、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方益权强调,作为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我校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人工智能学院要强化“主人翁”意识,发挥“头雁”效应,勇挑大梁、争做表率,并以答好五个“温职何为”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

    聚焦人工智能专业布局优化,温职何为?

    人工智能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依赖度高、需求量大。要充分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前瞻布局、提前行动,深入调研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结构性需求情况,进一步厘清专业组群逻辑、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明晰专业发展路径,建优建强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等核心专业,加快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人工智能领域高端技能人才。

    聚焦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温职何为?

    一支师德高尚、倾心教育、理念前瞻、技能精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要科学分析教师队伍现状,锚定支撑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所需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并研究制订建设方案,坚持引育用并举,既着力培育领军型教学人才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又积极引进高水平博士和培育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同时发挥不同类型人才的不同作用,全力打造一支全国高职一流的人工智能高水平教师团队。

    聚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供给,温职何为?

    人工智能高端技能人才需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熟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并具备持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的能力。要紧扣“面向未来”“专产对接”两大关键,深入了解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突出前瞻性,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推动专产深度融合、供需深度对接,增强人才供给的契合度和适配性,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温职何为?

    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鲜明特征和必然趋势。要不断夯实人工智能专业自身的建设基础,更要着眼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科研和技术服务方面,紧密对接温州“5+5+N”产业布局,突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技术转化落地”两个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鞋服、泵阀等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中的转化应用,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助力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让温州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聚焦全社会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温职何为?

    人工智能素养正逐渐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的必备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不断提升社会各界的人工智能素养已成共识。要抢抓社会培训大拓展的“窗口期”,主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积极拓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彰显我校在社会服务中的责任与贡献,助力全民人工智能素养和应用能力提升。

    方益权要求,各职能处室、二级学院要积极谋划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抢占赛道、争先创优,做好人工智能与教科研工作的融合文章,抓好面向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面向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提升培训,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治理、所有专业发展、全体师生成长等工作,加快走出一条“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子。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