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二十载,幻灯片流转,话筒传递,目光交织。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价值多元的当下,我们不禁自问:今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宣讲?宣讲的根,必须深深扎进真理的沃土,追求“有真料”。这“真料”,首要的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它要求我们深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富矿,从中汲取智慧,将高深理论转化为解读现实、指导实践的清晰路线图。然而,真理的明灯,不能只悬在高阁,必须照进生活的巷弄,带上“烟火气”。青年们在B站、小红书上汲取信息,在现实里为“柴米油盐”奔波,为“躺平还是内卷”困惑。我们的宣讲,既要理直气壮讲透这些关乎国运的“国之大者”,更要俯下身子,让“有真料”的理论带着滚烫的“同理心”,精准回应“民之关切”:听懂那句“卷不动了”背后的疲惫;看见“躺平”表象下未熄的理想火苗;用大道理的“小切口”,浇灌青春的心田。好的宣讲,道理要真,更要有温度、能入心。它呼唤鲜活的形式和真诚的讲述,让真理脱下“严肃外套”,换上时代的“常服”。形式活起来,道理才亲近:浙江的“00后talker”们把“八八战略”的开放活力,藏进义乌小商品摊主变跨境主播的订单笑容里;将亚运盛会的“国之大者”,凝成志愿者徽章上的一滴汗水、一句“你好”的温度里;让“新质生产力”的硬核概念,化入科技馆里监测仪跳动的“绿水青山心跳”里。那份同龄人之间的懂得,就是最好的共鸣。(快闪微宣讲活动走进传统古村落 图源:浙江省委宣传部)新技术的巧思更添亮色:戴上VR眼镜,南湖红船近在咫尺,指尖仿佛触到历史的温度与心跳;同学手绘的漫画、随手拍的Vlog,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熟悉的街巷烟火中跳动。当宣讲从单向的“我讲你听”,化作双向奔赴的“思想市集”,当真诚的讲述遇见投入的倾听,那些带着生活露珠的体悟、闪着思辨光芒的洞见,便在交流碰撞中,汇聚成照亮前路的点点星火。宣讲的场子,由此热气升腾,直抵心灵深处。宣讲的阵地,早已冲破四面墙的束缚,跟着青年的脚步走,融入生活点滴中。在扎根大地的角落:校园中的偶尔一隅、村头巷尾、社区院落,围坐畅聊民生政策、共富故事,话语伴着炊烟飘散。在热气腾腾的线上:在直播间、短视频里,用青春语态分享时政热点、理论金句,让思想在指尖传递。在田间地头架起手机,一场助农直播,既是带货,更是把乡村振兴的实践课堂开到云端。在兴趣盎然的场景:篮球场边休息时的三言两语,深夜食堂里的一席交心,咖啡馆的读书沙龙,文创市集的互动角落……那些真正抵达人心的思想,不需要正襟危坐的仪式感,阵地化整为零,理论浸润日常,巧妙利用碎片时间,让思想的微光无处不在。内容有真料、形式够鲜活、场域无边界——这便是今天我们呼唤的宣讲新模样。理论宣讲是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的过程,它从来不是填满一个容器,而是点燃一束火焰。当创新的火花在内容、形式与场域中迸发,我们终将看到那束名为“信仰”、名为“担当”、名为“希望”的火焰,在年轻一代的心中蓬勃燃烧,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壮阔未来。
(本文作者: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程婧)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nBPn8NOSFmV-w2o_zjD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