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温度新闻:收获札记丨字正腔圆筑同心,温职院师生巧绘“推普+”乡村文化振兴图
  •   浏览:547   时间:2025年08月05日
  •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近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语润云江,普筑振兴”推普实践队师生,响应国家号召,深入飞云街道及下辖乡村。创新打造“分层推普+非遗活化+集市赋能”三位一体实践模式,以“推普+集市”与“推普+非遗传承”双核驱动的实践模式,探索出一条以语言之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温职路径。让普通话在趣味互动与文脉赓续中扎根乡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分层滴灌:老中青少共谱“推普协奏曲”

    针对老中青不同群体需求,匠心设计“超级语文课”分层教学体系,实现推普“精准滴灌”。

    在“童声润乡音”部分,实践队们带领队员,将拼音知识融入“拼音猫历险记”等趣味故事,通过“话筒麦小主持”训练朗诵技巧,在游戏中帮助孩童攻克地域发音难点,筑牢语言基础,让标准发音从娃娃抓起。

    针对老年群体,队员们创新开展“银龄话新声”栏目,以毛笔字和红歌唱颂为载体,带领老人们通过写毛笔字、用普通话深情诵唱红歌经典旋律,在笔墨曲调中感悟汉字文化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破解“数字鸿沟”下的沟通困境,脸上洋溢着“跟上时代”的喜悦。

    面向青年群体,队员们创新开设“方言安吾乡”环节。解码“普通话通用+方言传承”双语课堂。结合手机视频剪辑等实用技能教学,强化普通话应用;同时挖掘方言情感价值,举办“方言油画DIY”等活动,让青年在绘制家乡风景中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共生关系,唤醒文化记忆,增强属地文化自信。

    集市赋能:推普“游园会”,巧搭非遗桥

    此外,师生们还在杜山头开展“普话连邻里,集市乐融融”活动,将推普融入乡村生活场景,在杜山头村杜整清廉文化馆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推普集市”,成为本次推普社会实践活动一大亮点。

    在馆内,推普活动以集市为载体,化身“游园会”,扫码问卷调研后,队员们便引导村民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普通话学习。在绕口令挑战区,“老龙恼怒闹老农”的挑战笑语不断,村民在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反复练习。多音字辨读、连组词句等摊位前人头攒动:老人在队员帮助下调整老花镜逐字正音,青年排队竞技,孩童踊跃参与,标准的诵读声与喝彩声交织,普通话在轻松互动中深入人心。

    此外, 集市还贴心设置健康服务视力、牙齿检查和“语你抽好运”幸运盲盒,闯关通过的村民们最终可由“推普”积分兑换生活奖品。从扫码填写推普问卷到趣味挑战,再到共制漆扇、分享奖品,普通话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有效激活了沉寂的乡村邻里关系,重构了乡村社交生态,让推普乐更浓,非遗巧融合,邻里情更暖。

    活字传情;亲子研学,体验汉字文化

     

    在瑞安东源村,师生们又将推普课堂延伸至国家级非遗“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的活态传承地。在这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研学活动,让千年汉字文化与普通话推广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触摸历史”感文脉: 走进古朴的木活字展示馆,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油墨与时光的气息。在讲解员清晰、流利的普通话讲述中,家长与孩子们一同“寻觅木活字的前世”。他们屏息凝神,近距离观察、轻轻触摸那些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古老字模。每一个凹槽,每一道刻痕,都在诉说着汉字演变与印刷技艺的辉煌历程。孩子们好奇地提问,家长们耐心解释,普通话成为亲子间探寻中华文脉深厚底蕴的桥梁。

     

    “声情并茂”诵经典:在“声传普通话今生”环节,队员们精心挑选了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经典篇章。在队员们的示范和指导下,亲子家庭共同用标准、深情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字正腔圆的诵读声在古老的工坊中回荡,沉睡的古老文字,在当代标准语音的演绎中被重新唤醒,朗朗书声不仅是对技艺的致敬,更是在润物无声中深化了对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的理解。

     

    “匠心体验”印认同: 最激动人心的当属亲身体验环节。在非遗传承人和实践队员的悉心指导下,亲子家庭化身“小小印刷匠”。挑选字模、均匀刷墨、铺纸拓印……当印着清晰墨迹、散发着独特芬芳的纸张被郑重揭起,成功的喜悦在亲子间流淌。这油墨的芬芳混合着喜悦,将汉字之美、非遗之珍,以及普通话作为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深刻认同感,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田。这不仅是一次传统技艺的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

    语言为桥,绘就乡村文化振兴“同心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85%,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弘扬,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语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实践视频展示

    这场深入乡村的探索,生动诠释了青春力量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通过“分层推普+非遗活化+集市赋能”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不仅在润物无声中增进了乡村的凝聚力、厚植了文化自信,更让村民们在普通话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千年非遗在标准语音的诵读中焕发时代新声,探索出一幅以语言为桥、文化为根、青春执笔绘就的乡村文化振兴“同心圆”画卷,在浙南大地上徐徐展开,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着坚实的青春力量。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jy/202508/t20250805_563569.html?docId=563569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